西洋藝術概論-史前藝術
- skylotus8
- 2天前
- 讀畢需時 1 分鐘
所謂史前藝術是指未有文字(或雖有文字而無正確記載)以前的人類先民藝術。
舊石器時代 (600000-10000BC)
背景:舊石器時代的人類生活環境惡劣,氣候寒冷,靠打獵維生。他們生活在深山的洞穴裡,並且在洞穴的岩壁上作畫。
位置:多分佈在法國南部和西班牙北部。
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(Altamira)和法國的拉斯科(Lascaux)最出名。
內容:抽象圖案、手印、簡單人像、動物(鹿和野牛最多)
特色:形象單獨,彼此孤立,多數無構圖概念。
除了壁畫之外,亦包括用石頭或動物骨頭製成的雕刻品。
中石器時代 (10000-3000BC)
背景:由於冰河期消失,氣候轉暖,人類從洞穴走出活動,洞窟壁畫衰絕,人類改在山壁上繪製「岩畫」。
內容:除了動物外,還有人類與野獸鬥爭的場面。
特色:剪影的效果、群像造形生動、有故事情節。
新石器時代 (8000-3000BC)
背景:人類生活由狩獵演進為畜牧、農耕,形成村落,並發展了製陶、編織、建築等技術。藝術風格趨向逐步程式化、簡括化、符號化。
※陶器工藝:圖案花紋由簡單的繩紋逐步發展到三角交叉、曲線、帶狀、漩渦、平行等幾何圖案。從單色發展到多色的彩陶。
※巨石文化:可能與宗教信仰有關。
留言